为增强青年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意识,11月2日,数学与统计学院“1+1”志愿服务队走进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了一场融志愿服务、文化体验与传播推广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在沉浸式的文化氛围中,青年志愿者们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代际对话”,近距离感受非遗的深厚魅力。
志愿者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迅速进入服务岗位。各小组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分别负责入场引导、秩序维护、游客咨询以及展区讲解等工作,有效保障了参观流程的顺畅与安全,营造出文明、有序的观展氛围。
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是现场的服务者,更成为非遗文化的参与者和讲述者。他们穿梭于各个展区,积极回应游客提问,生动讲解非遗项目背后的历史渊源与工艺精髓。从潍坊风筝的扎、糊、绘“三艺”,到木版年画、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的独特韵味,志愿者们将前期培训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段段亲切而生动的介绍,让静态的展品在交流中“活”了起来,也使游客在参观中收获了对非遗技艺更深的理解与敬意。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堂行走的“文化实践课”。志愿者们得以零距离体会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匠心情怀与民族智慧,在服务他人、传播文化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感染与教育。“1+1”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秉持公益初心,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深化内容设计,以青春力量持续赋能非遗传承,为文化保护与时代发展注入更多年轻动能。



(文:袁梦兮 图:“1+1”志愿服务队 编辑:郭爽 编审:宋志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