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热情不减。当校园进入暑期模式,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师生们却步履不停:在红色热土感悟信仰力量,于产业一线激活数据价值,以匠心雕琢教学技艺,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师生同心,将假期化作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精进专业、赋能发展、传承精神的黄金期。师生同心,以实干与创新诠释着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匠心磨砺育良师千锤百炼铸讲台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师范生培养是学院的重中之重。暑假期间,备战“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的号角在学院吹响。经验丰富的李国慧、郭霞两位老师主动放弃休息,带领刘文琪、有梦瑶等5名参赛选手投入到紧张的备赛中。面对赛制改革,从教学设计的精雕细琢、板书的规范美观,到课堂互动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精准表达,两位指导教师手把手指导,逐一点评。模拟授课、片段展示、即席答辩……备赛教室里,常常是两位指导教师细致入微的指导声与学生们反复演练的身影交织在一起,直至深夜。郭霞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创新提出教学“三维训练体系”,即对着陌生学生试讲锻炼心理素质,对照授课录像矫正教态,对标往届优秀选手录像抓好提升,不断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和现场教学控场水平。
“每一堂课都是育人育心的战场,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学生的未来。”李国慧老师在指导中强调,“从业技能大赛是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更是锤炼教学真功夫的宝贵机会。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更要教会他们如何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参赛学生们表示,在两位指导教师严谨而充满关爱的指导下,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技能也得到了质的飞跃。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刘文琪、田雨洁获高中组二等奖,陈丽雯获初中组二等奖,有梦瑶、闫苒获初中组三等奖。


足迹丈量抗战路 数智焕新助振兴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学院“1+1”志愿服务队赴青州市上张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原益都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上张村承载着深厚的红色历史。队员们徒步探访红色遗址,清扫无名英雄纪念碑馆,采访老党员,抢救记录口述史,感悟抗战精神。
为激活红色资源,队员们发挥数学与数字技术优势,运用AIGC技术打造“上张数字云展厅”,实现革命旧址云端再现;制作“码上听”音频解说、红色动画及“红色上张”系列文创,结合数据建模推动农旅融合,助力村民增收。同时,搭建“数智助农小屋”,为老人提供证件照拍摄、健康档案服务;开设AI互动课堂,激发山区儿童科学兴趣。
本次实践以数学智慧与数字技术(AIGC)为主要抓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座谈等多种方式,不仅让青年学子在红色热土上汲取了精神力量,更运用所学知识为革命老区注入了创新活力,探索了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双向赋能”新模式。


数智赋能产业行 算法助力焕新颜
青年教师朱志远、张明玉、宋志鹏带领学生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人工智能+”基层调研,为参赛项目寻找真实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撑。
在青州,朱志远老师带领“稳楂稳打”团队走进山楂制品企业,运用统计方法与多模态AI技术,对百年山楂制品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构建涵盖品质、认知与改进方向的“数字画像”,助力传统产业科学“破圈”。
在潍坊亚东冶金有限公司,师生们调研生产流程、能耗分析与质量控制,收集关键数据;在安丘市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学生们了解农业痛点与智能化需求,记录大量一手资料。张明玉老师表示,此次调研让学生真正“触摸行业脉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项目注入现实价值。
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建模,师生们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还学会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不仅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实现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范例。


坊间聚力搭金桥思维碰撞启新程
与此同时,学院“青年教师工作坊”也在暑期活动不断。聚焦教学能力提升、教科研项目和成果奖申报,工作坊组织了系列专题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资深教授担任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围绕教学难点破解、课程思政融入、智慧教学开展、科研选题与申报书撰写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工作坊内气氛热烈,思维碰撞的火花不断闪现,青年教师们在集体智慧中汲取养分,在相互启发中共同进步。“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工作坊旨在搭建一个互助共享、协同成长的平台。”工作坊负责人表示,“暑期时间集中,正是大家静心充电、打磨内功的好时机。通过这种‘青蓝携手’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学院教学科研高质量提升注入持续动力。”

据悉,数学与统计学院高度重视暑期各项工作,鼓励师生将假期作为充电赋能、实践创新的重要窗口。除上述活动外,学院还有多支师生团队奋战在科研项目攻关、学科竞赛备战、社会服务实践、国内境外访学、横向课题洽谈、学术会议交流的第一线。他们或奔赴红色教育基地接受精神洗礼,或深入企业田间开展调研实践,或潜心工作坊打磨创新项目,或跨境访学汲取前沿成果,或三尺讲台前精研教学技艺,或在社区乡村提供服务。从红色沃土到产业一线,从三尺讲台到科研案头,从学术会议到校企洽谈,数院师生们以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践行“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理念,为学院内涵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积蓄着澎湃动能。